红色匠心・筑梦饰界—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陕装党员风采展之王龙
在陕建装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,党员队伍始终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。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下属海西亚幕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龙,正是这支冲锋在前排头兵的生动缩影。他将“红色信仰”融入血脉,以“匠心精神”践行使命,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,在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、高新天谷雅舍、多个“保回迁”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中,用实干挥洒汗水、雕琢精品,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与责任担当,助力参建项目接连捧回“鲁班奖”“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”等业界殊荣。
勇闯“被动房”技术无人区
2022年,王龙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——负责陕建集团乃至陕西省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(简称“被动房”)项目:高新天谷雅舍。项目外装饰面高达80%的材料依赖进口,其安装精度要求远超常规建筑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面对这片陕西建筑领域的“技术无人区”,王龙深知,仅凭经验远远不够。
“没有先例可循,就自己闯出一条路!”王龙拿出了攻坚克难的狠劲和钻研到底的韧劲。他沉心静气,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,系统钻研国内外被动房设计建造规范,吃透技术精髓。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,他带领团队在项目办公室内动手搭建起一面1:1的实体模型墙。这面特殊的“墙”,成了他们攻克技术堡垒的“试验田”。每一种新型进口材料的性能、每一种复杂的节点构造、每一道关键的施工工艺,都在这面模拟墙上反复推演、测试、优化,不厌其烦地进行长达两个月的反复试验验证。与此同时,他积极寻求外部智力支持,与河北建研院专家紧密协同,将实验室的专业测试与现场模拟相结合,主动协调业主联系德国被动房权威专家,克服时差障碍,通过多次深夜视频连线,就关键技术难题寻求精准指导。
正是这份基于深度学习和实体模拟的严谨,有效规避了潜在风险,确保了复杂的外装饰工程“一次成活”、“一次成优”,赢得了业主“技术精湛、管理过硬”的高度评价,为集团乃至陕西攀登“被动房”技术高峰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。
“精准配送”护航民生回迁路
“党员身份,就是‘千斤重担也要扛’的承诺!”这是王龙心中的信念。2025年,他临危受命,肩负起咸阳市、灞桥区、高陵区等多处分散地块的门窗安装重任。这直接关系到15000余户居民能否如期回迁,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更是一场对材料保障能力的极限挑战:工地分散、运输调度繁杂;现场存储空间几近于无;多地块同步推进,任何一环“断供”,都将导致工期延误。
“材料就是粮草,粮草跟不上,这仗没法打!” 王龙认为,传统的粗放式供应模式在这里行不通。受外卖配送启发,“精准配送”这个念头,成了他破局的关键。
“精准配送,核心在‘准’,数据准、时间准、规格准,一个都不能差!”协调会上,王龙下达了“军令状”。随后三天,他带领团队昼夜奋战,将庞大任务精细拆解到每一个地块、每一栋楼、每一天、甚至每一个作业面——需要多少扇窗?多少平米玻璃?多少配件?何时送达哪个地块哪个部位?海量数据被梳理成一张精确到小时的“作战地图”。
实现“精准”,高效协调是核心。王龙拿着计划表,逐一对接核心供应商,清晰传递“精准到点”的需求,推动供应商按需精确安排生产,协调运输车队“掐表”运行。项目专人严阵以待,实现项目“点单”,材料“秒到”。此外,王龙设立严格“质检哨卡”,确保进场材料尺寸、规格、质量万无一失,验收合格后直送安装点,最大限度压缩流转环节和工期。
“精准配送”高效运转的背后,是王龙和团队无数个加班加点奋战的日夜。他们紧盯计划表,监控运输轨迹,协调突发路况,处理验收争议。电话打到发烫,脚步踏遍每一个分散的地块。日前,苏唐水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宅楼全面完成,完成整体的95%,预计整体将提前30天交付业主。
从2023年陕西广播电视发展基地(二期)项目一个月内完成三栋楼幕墙安装的“陕装速度”,到2025年西安戏剧学院校区一期项目攻克多段连续曲面、复杂几何形态、12专业深度交叉的施工难题……王龙攻坚克难的奋斗足迹,映射着陕建装饰集团党员先锋永不止步的冲锋姿态。
在党的104周年华诞之际,全体陕装人将坚守初心使命,扎根岗位精进,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让工匠精神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持续闪耀,为陕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