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星海:文艺赋美乡村的带头人
时光如梭,白驹过隙,三十年光阴一晃而过,人生中好多事情早已忘记了。但就在今年金秋一天,我偶遇到了一位爱读书、爱写文章的乡村大哥,他告诉我说,咱们扶风县成立了一个美山书院,就在乔山脚下东窑村,负责人是一位名叫韩星海的作家……
啊!是他,我不仅认识他,我们八十年代初期,还在一起采写过新闻报道呢!
为了进一步明确他本人,我立即询问了他的电话号码,通过手机联系上了他,报上姓名,他高兴的说,噢,你就是当年和我们一起写过通讯报道的李当琴吗?
我回答:“是!”
“哎呀!咱们三十多年没联系了。我现在在美山书院呢,有事走不开,你若方便,请来吧,咱们聊聊天……”我激动的回答说:“行,我马上就来了。”半个小时候,我就赶到了美山书院。
所谓新建的“美山书院”,就在法门镇(原黄堆乡)的乔山脚下、孔雀寺西隔壁,这里东观山、中观山、野河山、姜子牙岭等风景名胜古遗址与此地相连,还有那麟法高速公路,正前方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与遥相对望,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!
走进书院内,呈现的是四合院落,座北朝南的向阳大瓦房,是阅读、品茶、文艺创作、学习交流的办公室。东面平房是会议室和厨房,西面相隔开是各类书画作品展示厅,还有他自己写著的和收藏着的大量珍贵书籍,大概有上万册之余,玲琅满目。
走进图书室,我就说:韩老师,你真是奔着一个目标,坚持不懈,勇往直前,努力创作成为名家。现才你退休不褪色,继续为家乡创办了书院,让父老乡亲们有了一个看书学习的好地方,真是了不起!
“没有这么厉害,老同志相见了,说一下当下的生活,不说大话了……”一杯温馨的茶水就呈送到我的手中。
可是,我手捧起这杯茶水,却怎么也喝不下去,历历往事就像电影的片断闪现在我的眼前,韩星海就像电影里头的主人公,形象顿时高大起来……
我一时不敢直视他的一双眼睛。在我心目中,他有一双洞察万物的眼睛,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出不平凡的故事,将琐碎的细节转化成为生动故事,书写出来的文学作品震撼人心,启发读者能够深入思考……特别是他早期在乡间创作出的散文代表作品《香椿树下的梦》《月亮之歌》以及短篇小说《在古城大街上》等,看哭了不少农村有文化的青年,就是在写我们身边的人和来,这些作品不仅推动了我们农村文明进步,还为我们业余创作者提供出创作样板。
韩星海又对我说:“你咋这么多年不写呢?青年时咱们在黄堆公社搞写作,组织民兵训练,公社青年团开大会,前往庙儿岭林场植树造林,利用吃饭和休息时间,咱们高谈阔论,让咱们讨论“农村青年前途何在?的问题,我还点名让你发言呢……”
是的,他真是那一壶不开提那一壶。想当年,韩星海爱讲的一句话就是:“路在咱们脚下,只要我们坚持不懈,努力拼搏,就有不一样的收获,我就不相信农家儿女没出息!”
我们都在一起经常参加这样的讨论会。那时公社下辖大队,也就一个青年团组织,韩星海当时为杜城村上团支部副书记,每个月都要和我们一起开会学习,搞文艺汇演,开展集体歌咏竞赛等活动,当时黄堆大队全体青年喝彩,让杜城大队全体青年再来一个,气氛非常热烈,韩星海就是头号人物,表现十分出色。
不同的是,在那个年代,广播宣传就是的一种“喉舌“工具,大喇叭里头经常播送韩星海采写的新闻稿件,我们每天都收听着。韩星海采写的稿件,总能抓住主题,短小精悍,也在《陕西日报》上得到了发表。这都源于他总能跟上时代步伐,有着过人的洞察力。他数量由少到多,经过努力,每年要给县广播站投寄50多篇稿件,也被扶风县委宣传部、广播站聘请为特约通讯员。每年县广播站召开学习会、总结会和经验交流会,都让他介绍经验,时常会受到县委宣传部、人武部、广播站、文化馆等部门表彰奖励……不过,他也经常支持帮助我们写稿投稿,不时修改过我的稿件,给了好多方面鼓励。
那我为什么又不写呢?实话实说,写作不能当饭吃。自从我进了社办企业(法门化工厂)后,忙于工作,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干活,于是就顾不上写作了,与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韩星海从此拉开了距离。人生一别就到今天,空悲切!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人生命运多坎坷。可今天,以文会友情谊深,知根知底鼓励多。韩星海又说:“那你现在闲了有时间也可以写呀!”
“现在还能来得及吗?已进入老年化了……”我怀疑而惭愧回答说。
但他又说:“你老了怎么了,老有所依,老有所保,在变老的路上你要享受阳光,要不断学习,更加自信,从头再来,跟上新时代的步伐,让晚霞更加灿烂!”
老韩郑重其事的说着,让我一时又受到启发。我真正明白了,不管干啥事,都要一直坚持下去,不管结果怎样,要瞅准一个锅眼门烧,不信一锅泠水烧不开?
到了11月15日下午,我收到了美山书院发来的邀请函通知,让我参加“扶风文化名人走进美山书院采风”活动,真幸运啊!在这次会上,韩理事长讲述了书院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落实中宣部等七部门《“文艺赋美乡村”工作方案》设想与打算,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!
三次前来美山书院,让我感受各不相同。这次我要默默点赞他,不愧为文艺赋美乡村的带头人!而他每个瞬间动人的话语,点亮了我们奋进的方向,还有他写出的每部书,读着他所讲述的每一个奋斗者的故事,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,在我和读者们心中正在生根发芽,必将绽放出绚烂的人文之花!(李当琴)


陕公网安备61010302000925号